Esther KIOBEL v ROYAL DUTCH PETROLEUM
標題:
Esther KIOBEL, individually and on behalf of
her late husband, Dr. Barinem Kiobel, et al., Peti- tioners
v.
ROYAL DUTCH PETROLEUM CO. et al.
法院: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
日期:April 17, 2013
1.案件事實:
當事人:
- 原告:KIOBEL(外國人,得到美國政治庇護)
- 被告:ROYAL DUTCH PETROLEUM(英國註冊、子公司在奈及利亞)
荷蘭石油公司幫助奈及利亞政府迫害當地環境保育工作者
法條:ATS:外國人可在聯邦地院提起民訴(侵權行為損害賠償),主張外國被告違反國際法或條約
2.程序歷史:
上訴者:KIOBEL
原告主張:可適用ATS,而聯邦最高法院有管轄權
被告主張:不
原審判決:國際法不承認公司的責任
3.爭點:
對於在外國發生的案件,聯邦法院何時可行使管轄權
(Whether courts may recognize a cause of action under ATS for violations of the law of nations
occurring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a sovereign other than the U.S.
4.法院判決:不適用ATS
5.判決理由:
先例:Sosa案
Common law would provide a cause of action for a mod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law violation
法院解釋:推定沒有域外效力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(是例外),以避免法律的衝突(侵入他國法律),且恐將司法機關捲入高度政治性的議題
6.可適用規則:
ATS does not apply to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committed in other countries, unless there is a strong conne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
推翻ATS?ATS未明文規定域外效力(外國人違反國際法可能在國內)any civil?文義歷史目的解釋:主要是要提供在美國受傷害的人救濟管道,而且美國沒有要讓法院成為國際法院。
意見書:在外國發生的事,聯邦地院有管轄權的:
- 侵權行為發生在美國
- 被告係美國人
- 案件侵害美國利益